???尿液常規分析是三大常規之一,是我們去醫院經常做的一項檢查。那么尿液到底是怎么來的呢?其實是血液經過腎小球濾過形成原尿,再經過腎小管、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形成終尿,最后通過輸尿管、膀胱及尿道排出體外。尿液里面隱藏很多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密碼,你都知道嗎?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破解一下尿常規這個健康密碼吧。一般尿常規檢驗包括尿液的顏色、透明度、比重、尿pH值、尿白細胞、亞硝酸鹽、蛋白質、葡萄糖、尿酮體、尿膽原、尿隱血等內容。
1. 顏色
????正常新鮮尿液為淡黃色透明液體。 人體尿液的顏色源于尿色素、尿膽素、尿膽原等,受飲食、藥物、尿量及化學成分的影響。生理情況下,大量飲水、尿量多則尿液顏色淡,尿量少、飲水少或運動、出汗則尿液顏色深。病理情況見下表:
顏色 | 臨床意義 |
紅色 | 1.血尿: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,常見于泌尿生殖系疾病、血液病等等。特別注意的是吃大量紅心火龍果等含有色素的水果,尿液也容易呈現紅色,但這是正常生理現象。 2.血紅蛋白尿:可呈醬油色,常見于血型不合輸血反應,PNH,蠶豆病等等。 3.肌紅蛋白尿:常見于肌肉組織廣泛損傷,如大面積燒傷,急性心肌梗死等。 4.卟啉尿:尿液呈紅葡萄酒色,見于先天性卟啉代謝異常等。 |
白色 | 1.膿尿: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細胞等炎癥成分,常見于泌尿系統化膿性感染。 2.乳糜尿:經腸道吸收的乳糜液不能經正常的淋巴道引流入血,而逆流至淋巴管,使其壓力增高而曲張、破裂,淋巴液進入尿液所致,呈現不同程度的乳白色渾濁,常見于絲蟲病、腫瘤等。 |
深黃色 | 膽紅素尿:尿液中含有大量結合膽紅素,外觀呈深黃色,振蕩后泡沫亦呈黃色,主要見于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。 |
無色 | 常見于糖尿病、尿崩癥等。 |
2.透明度
尿液透明度一般可分為清晰透明、輕度混濁、混濁、明顯混濁4個等級。正常新鮮尿液為清晰透明,發生混濁主要是由于尿液中增多的細胞、細菌、鹽類結晶等有形成分引起的。
3.酸堿度(pH)
????腎是調節酸堿平衡的重要器官,尿液pH取決于尿中酸性磷酸鹽和堿性磷酸鹽的相對含量,受飲食、運動、藥物等影響較大,測定尿液pH可間接反映腎小管的功能。
正常:隨機尿為4.6-8.0,晨尿為5.5-6.5。異常:飲食會影響尿pH,如吃大量肉類及高蛋白食物pH會偏低,吃大量蔬果pH會偏高。疾病引發的pH降低,多見于代謝性酸中毒、痛風、糖尿病、白血病等,pH升高多見于頻繁嘔吐、堿中毒等。
4.尿比重(SG)
????尿比重指的是指4℃是尿液與同體積的純水重量之比,是腎小管濃縮和稀釋功能的一個指標。正常范圍:1.005~1.030。比重增高見于心力衰竭、急性腎小球腎炎、脫水及大量出汗者、糖尿?。蛄慷?、比重高)等。比重降低:<1.015時,稱為低滲尿,見于慢性腎炎、慢性腎盂腎炎、尿崩癥(尿量多、比重低)等,當比重在1.010±0.003時,稱為等滲尿,提示腎臟濃縮與稀釋功能嚴重受損。
5.尿蛋白(PRO)
????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含量及少(30-130mg/24h尿),但如果腎功能受損,大分子蛋白質不能被濾過吸收,就會隨尿液排出。當尿蛋白排出量>150mg/24h或尿中蛋白濃度>100mg/L,且常規化學定性呈陽性,稱為蛋白尿。
????正常范圍:陰性。陽性有1+~4+,常見于急慢性腎炎、腎結石、泌尿系統感染、腫瘤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酸中毒等情況。有時發熱、劇烈運動、精神緊張等應激狀態也會出現蛋白尿,但呈一過性,一般在“1+”以下。故初檢時尿蛋白陽性時需追蹤觀察明確原因,建議到正規醫院復查。
6.白細胞(LEU)
正常范圍:陰性或白細胞數<5個/HP。
????異常:白細胞顯示“+”、鏡檢白細胞>5個/HP,提示泌尿系感染,如腎盂腎炎、膀胱炎、尿道炎等;也可見于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,如前列腺炎、陰道炎、盆腔炎等。
需注意的是影響尿白細胞的因素很多,不能單純從干化學尿白細胞陽性判斷尿路感染,需要結合亞硝酸鹽結果進行判斷。
7.尿糖(GLU)
健康人尿糖排出量僅0.6~1.7mmol/24h,濃度為0.3~0.8mmol/L,常規方法定性為陰性。當血糖含量超過腎糖閾(>8.88mmol/L)或腎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,尿糖定性陽性,稱為糖尿。
正常人尿液中葡萄糖為陰性。異常:出現“+”首先要排查糖尿病,“+”越多說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。除了糖尿病,慢性腎炎、腎病綜合征、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都可能有尿糖,如血糖正常而尿糖異常,要注意是否攝入大量糖類,靜脈注射葡萄糖、腎性糖尿、妊娠等原因引起,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。
8.尿隱血(BLD)或紅細胞
正常情況尿隱血陰性。異常:“+”陽性,只要尿中存在能使試紙條變色的物質,都會出現檢測陽性,因此除了尿中有紅細胞外,肌紅蛋白尿、血紅蛋白尿也會引起隱血陽性。所以有些情況下,隱血試驗陽性程度與顯微鏡下查到的紅細胞數不成比例。
尿隱血除了腎炎、腎病,還可能是泌尿系統炎癥或結石、尿路粘膜損傷、結核、腫瘤等。對于沒有臨床癥狀的尿隱血陽性者要定期復查。尿液中出現紅細胞,通常代表泌尿系統有內出血的情況,比如結石、梗阻、腫瘤或破潰感染。另外需要特別注意尿檢時月經血的污染,因此體檢時盡量避開月經期。
9.尿膽紅素(BIL)
膽紅素主要有非結合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。由于血中結合膽紅素水平很低,非結合膽紅素不能透過腎小球濾過膜,所以健康人尿中膽紅素定性陰性。它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。
病理性尿膽紅素升高常見于:一、梗阻性黃疸,比如膽結石、膽囊腫瘤、胰腺癌等;二是肝細胞性黃疸,比如急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等;三、先天性高膽紅素血癥。
10.尿膽原(URO)
?????膽紅素經膽管排泄至腸道后,在腸道細菌作用下生成尿膽原(URO),其中大部分又經腸肝循環被肝細胞攝取轉化成膽紅素。當尿膽原生成增加或肝細胞攝取、轉化尿膽原能力下降時,尿膽原排出增加;膽管阻塞時,膽紅素不能排入腸道,則無尿膽原生成,尿中尿膽原減少甚至陰性。
【正常范圍】陰性或弱陽性。
?????對于黃疸類型的鑒別,尿膽原結果須結合尿膽紅素檢查結果一起分析:
黃疸類型 | 尿膽紅素 | 尿膽原 |
溶血性黃疸 | 陰性 | 強陽性 |
肝細胞性黃疸 | 陽性 | 陽性 |
梗阻性黃疸 | 陽性 | 陰性 |
11.尿酮體(KET)
酮體是脂肪酸在肝臟中的代謝物質,包括乙酰乙酸、β-羥丁酸和丙酮。正常情況下含量極少,當體內脂肪代謝加速,生成大量酮體在血中蓄積稱為酮血癥,從尿中排出形成酮尿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、脫水、嘔吐、腹瀉、高脂飲食,長時間空腹等都有可能引起尿酮體增高,如果不能及時控制,可能導致多個代謝器官衰竭。
12. 亞硝酸鹽(NIT)
尿中有病原微生物增殖,且尿液在膀胱中存留足夠長時間,某些含有硝酸鹽還原酶的病原菌可將尿中的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。常見細菌有:大腸埃希菌、克雷伯桿菌、變形桿菌、葡萄球菌等。正常情況下,尿中沒有或有少量亞硝酸鹽。測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亞硝酸鹽,結合尿白細胞和細菌檢查,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是否有泌尿系統細菌感染。
13.維C(VC)
尿檢維C含量并不是為了檢測體內缺不缺乏維生素,而是為了驗證尿檢準確度。因為維C具有氧化還原性,如果尿中維C濃度高會對試帶法尿膽紅素、尿糖、亞硝酸鹽、尿隱血、尿白細胞、尿膽原產生負干擾,容易使結果不準確。因此有部分干化學試帶的相關檢查模塊上加入了抗維生素C試劑如過碘酸鹽等,可破壞尿中的維C,以消除對上述項目的干擾。
小結:
????在看完以上內容后,相信大家對尿液分析有一定的了解。尿液檢驗主要用于輔助診斷泌尿系統及腎周圍病變、血液及造血系統疾病、內分泌及代謝疾病、肝膽疾病等等,所以尿液檢查不可忽視。若檢查報告異常,需要及時復檢呀!(
版權所有:贛州市婦幼保健院 地址: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106號 保健熱線:0797-8222258 郵編:341000
建議使用IE5.0以上瀏覽器 網站維護: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健教科
Copyright www.organis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贛ICP備10003959號 聯網備案號 36070102000108